2012.12.02

[安徽日报]中科大:海冰消融将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大

记者11月30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教授孙立广、谢周清等首次对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排放进行实地采样分析,发现该海域储存大量甲烷,海冰消融将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大,从而增强温室效应。 11月22日,国际大气环境领域著名期刊《大气环境》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2010年7月至9月,中科大科研人员在参加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采用密闭箱法测定北冰洋中心海域冰下海水每天、每平方米的甲烷排放量。结果显示,在该海域的海冰被打破之后,甲烷呈现出明显排放趋势,冰下海水每天、每平方米平均排放约0.56毫克,远高于其他海域甲烷排放量,约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20倍以上。这一结果表明,北冰洋中心海域的冰下海水中储存大量甲烷气体,海冰的存在阻碍了海水甲烷的排放。此外,在海冰表面还观测到负的甲烷排放量,表明海冰表面存在吸收和消耗甲烷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甲烷是一种浓度恒定的自然大气成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才发现工业革命以来,大气对流层的甲烷含量一直在增加,目前含量是工业革命前的2倍多。甲烷是一种对气候有显著变暖的温室气体,增温潜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

  

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硕士生何鑫解释说,该研究意味着气候变暖将加速北冰洋海冰的消融,而北冰洋海冰的消融将会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大,这又将进一步加速海冰消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一结果为科学评估北冰洋海域对温室气体甲烷的贡献提供了依据。(记者 桂运安)

 

                       2012年12月01日06:27  中安在线 微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