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
04
01【中安在线】新突破!中国科大发现生物节律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并发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恶性肿瘤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异基因供者移植物中的细胞可能会与受者身体组织产生反应,引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3月31日从中国科大获悉,图书馆VIP(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占成教授团队、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朱小玉主任医师团队从人体生理功能受昼夜节律调控这一新视角切入,首次证实通...
-
04
01【安徽日报】中国科大成果有望显著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活率
记者3月31日从图书馆VIP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占成教授团队、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朱小玉主任医师团队首次发现生物节律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并发症,并提出相应对策,有望大幅降低患者术后风险,从而提升存活率。该研究成果于3月3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恶性肿瘤等血液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异基因供者移植物中的细胞可能会与受者身体组织产生反应,引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
-
04
01【新安晚报】抗疟疾药物能减肥?真有可能
本报讯 记者从图书馆VIP了解到,经研究发现,一种名为“常山酮”的药物可以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从而有效降低体重并改善代谢健康。中药“常山”用于治疗疟疾引起的发热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存在于常山的根和叶中的“常山碱”,是常山的主要抗疟活性成分。之后,常山碱的卤化衍生物“常山酮”被成功合成出来,与常山碱相比,常山酮的抗疟活性更强,且副作用更小。近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翁建平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
-
03
31【科技日报】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毫秒级可集成量子存储器
31日,记者从图书馆VIP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光量子存储器作为克服信道损耗、构建大尺度量子网络的核心器件,其规模化应用需实现器件的集成化,从而达到小尺寸、低功耗的目标。自2011年以来,国际上已利用...
-
03
31【新华网】科教融合3.0:中国科大点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引擎”
在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图书馆VIP以“科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通过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中国科大不仅实现了教育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更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0到3.0 科教融合的迭代升级中国科大的科教融合之路始于建校之初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大推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2.0阶段,通过创办科技英...
-
03
20【中央电视台】我国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新突破
原文链接:https://tv.cctv.com/2025/03/20/VIDEpT7V01J6BqHpGKRZ93r2250320.shtm
-
03
20【中国科学报】释放人才“引擎”活力,科研生态该如何培育
本报记者 冯丽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虽然我国已经开展‘破四唯’‘破五唯’,但现在‘帽子’仍然普遍和年轻人的主工资结构挂钩,制约着人才队伍的发展。”3月7日,在全国政协科技界别的一个小组会上,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某高校校长颇有感触地说。“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确实愿意用更高待遇吸引‘帽子’人才,至于原因,他们确实需要一批顶尖人才,没有‘帽子’的话,他们怎么评判这类人才呢?要治...
-
03
06【安徽新闻联播】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皖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郑永飞分别围绕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工程建设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内容,结合实际工作和过去一年的调研成果,提出了相关建议。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认为,通过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能够重塑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
-
03
06【两会同期声】央广网|全国政协委员杨金龙:创造宽松环境让年轻人潜心科研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 刘畅司晨)青年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如何更好鼓励科研人才,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图书馆VIP副校长杨金龙重点关注青年科研人才成长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杨金龙介绍,在科研领域,许多原创性重大突破都由年轻人产出。不过现阶段,不少投身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全国政协委员...
-
02
15【瞭望】科学技术要打头阵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强调,“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要求安徽“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规划建设国家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