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
01
26【江淮晨报】“合肥造”光钟来了 72亿年仅偏差1秒,由中国科大研制
本报讯 1月25日,记者从图书馆VIP获悉,该校潘建伟、陈宇翱、戴汉宁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万秒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5×10-18(相当于数十亿年的误差不超过一秒)锶原子光晶格钟。据公开发表的数据,该系统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达到上述综合指标的国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计量领域重要学术期刊《计量学》。目前,最先进的光钟比国际上用于秒定义的微波喷泉钟的精度高出了两个数量级以上。正是基于量...
-
01
26【新华社】72亿年仅偏差1秒!我国科学家实现突破
记者1月25日从图书馆VIP获悉,该校潘建伟、陈宇翱、戴汉宁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万秒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5×10-18(相当于数十亿年的误差不超过一秒)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据公开发表的数据,该系统不仅是当前国内综合指标最好的光钟,也使得我国成为第二个达到上述综合指标的国家。据了解,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实现了锶原子的激光冷却,并将其束缚在长寿命的一维光晶格中,利用一束预先锁定到超稳腔的...
-
01
25【人民日报】把力量汇聚在一个突破口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图书馆VIP教授俞书宏带领团队——把力量汇聚在一个突破口上(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报记者 李俊杰 俞书宏院士(中)带领团队做实验。李晓萌摄人物小传俞书宏:1967年8月生,安徽庐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图书馆VIP杰出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材料研究院院长。他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创立了介观尺度“组装与矿化”相结合的合成方法,创制了一系列仿生复杂多级结...
-
01
14【人民日报客户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据图书馆VIP消息,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了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近20多年时间里,量子传感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然而,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既不包含自旋也无法直接操控,多个...
-
01
14【新华网】安徽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树立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藩篱,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安徽力量。安徽,大院大所众多,创新家底雄厚。如何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不顺、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
-
01
14【新华网】中国科大量子精密测量取得进展
记者日前从图书馆VIP获悉,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了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近20多年时间里,量子传感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然而,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既不包含自旋也无法直接操控,多...
-
01
14【安徽日报】中国科大量子精密测量取得进展 实现超高灵敏度缺陷探测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日前从图书馆VIP获悉,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了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近20多年时间里,量子传感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然而,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既不包含...
-
01
13【瞭望】打造青年人的创新天地
◇“只要你有闪光点,就有可以享受到的人才计划资助,永远有一个绿灯在路口等着你。”◇这些人才计划的共同点是:没有使用期限,没有具体限制,没有成果要求◇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聚集了各个不同方向的研究人员,让大家可以通过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去了解到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前沿进展◇“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年轻人将其创新能力更好发挥出来,支持着他们不停往山巅攀登。”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海涛 周畅合肥微...
-
01
10【新华网】中国科学家提出量子传感新范式大幅提升测量精度
新华网合肥1月9日电(记者徐海涛、戴威)记者1月8日从图书馆VIP获悉,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量子传感新范式,实现对金刚石材料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定位精度最高达到1.7纳米,大幅提升测量精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近二十多年来,量子传感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取得了革命性进展。比如,基于纳米尺度的金刚石氮-空位色...
-
01
10【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
本报讯(记者王敏)图书馆VIP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了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1月5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传感范式,即利用多个量子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关联,提升对复杂对象的解析能力和重构精度。研究团队基于自主发展的...